<
m2n6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15节
    纪元也不辩驳,直接往前走。

    小黄适时低声叫了两句,清水放在旁边竟然还不碰。

    看来只有纪元喂才行。

    纪元知道,他家是有钱的。

    而且跟牛的命相比,还是给他出钱更合适。

    三月份牛就要下地干活,虽然七八个的牛还未成年,但做些轻便的活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租出去一天也能挣三四文钱。

    故而他们绝对会为了保小黄给他报酬。

    这个账,他们还是能算明白的。

    唯一不足的是,他也不可能真的看小黄不吃不喝。

    只是对方不会理解罢了。

    所以还是会答应。

    纪元淡淡道:“两天了,若再不吃,就要送去看兽医,若再不行,那你的三两银子就打水漂,三四月份耕种,更租不出去。”

    这一句句话,说得黑心夫妇俩心在滴血。

    纪元说得确实没错。

    “两文太多了!一文!”纪三婶试图讲价。

    纪元抬腿就走。

    那边纪三婶只好喊着他:“好好好,两文就两文!”

    先给你又能怎么样,以后还有机会弄回来。

    以后再也不许安五叔帮他买东西,看他怎么花!

    纪元打眼一看,就知道对方有什么主意,却并不在意,伸手道:“今日算送的,先付五日的银钱。”

    竟然还要先付?!

    纪元稳得住,在三婶目光下,三叔只好掏出十个铜板放到纪元手中。

    看得纪利一阵嫉妒。

    银钱到手,纪元快步回头,在这一家三口的目光下,给小黄喂食。

    在纪元的轻声安抚下,小黄果然开始进食。

    幸好小黄身体强壮,饿了两天也没什么大碍,只是还要再喂的精细点。

    纪元暗暗松口气。

    站着的另外三人,却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
    他们是不是被眼前的一人一牛给骗了啊!

    折腾一大圈,纪元身上很多活计不用做了,反而还能每日挣钱。

    他们图什么啊。

    纪元,以前不是逆来顺受的吗。

    纪元才不管那么多。

    在小黄的帮助下,纪元终于有了新的进项,这哪是两文钱,分明是六张纸。

    六张纸,他可以练多少字啊。

    安五叔那边被纪三婶劝住,他可以去找师娘帮忙买,反正师娘隔段时间就要去县里采买,同样会买笔墨之物。

    之前剩下的九十文,托安五叔帮忙买了些盐跟纸张,只剩下五十文,这会再多了十文钱的进项。

    他荷包里又有六十文了!

    如今一日三顿饭有了着落,每日还有两文钱收入。

    虽然明日起,就要照顾三头牛,但吃喝是不愁了。

    攒下来的银钱,都能买纸。

    十月份考县学。

    他一定会努力的。

    考上之后,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。

    三百选二十。

    他也可以的。

    纪元靠着小黄,继续背书。

    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善。”

    纪元背完通篇,才回到柴房睡觉。

    此刻安大户家中。

    安大海在蜡烛下同样努力背书。

    他娘看了都惊愕。

    这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突然这样用功。

    安大海不敢说,自己是为了能读懂养牲畜的书才努力,以前说自己想养牲畜,都会被娘骂,只好道:“纪元说,夫子明日肯定会让我们背诵,提前做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看来请纪元过来做事,果然没错!

    安大娘子高兴了,明天给这俩小子,一人偷偷加一个鸡蛋!

    安小河知道安大海竟然也通宵背书,更是紧张。

    他知道自己比他大几个月的大哥其实很聪明的,顿时也起了攀比的心。

    一时间,安纪村里,竟然出了好几个熊猫眼。

    比熊猫眼更稀奇的是。

    纪元这个放牛娃。

    之前每日偷听上课,顺便放牛。

    最开始是一头小牛。

    前两日变成两头壮牛。

    今日怎么又多了一头?!

    纪元面不改色,把三头牛放在不同的位置吃草,每隔一段时间,让它们换位置再吃,还确保每头牛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。

    哪有这样的学生!

    一边放牛,还一边上学的?!

    轮到纪元背书时,纪元起身一字不差背诵全文,让赵夫子都嘴角上扬,摸摸胡子。

    放牛怎么了。

    放牛照样能读好书。

    第12章

    第12章

    一晃时间过去。

    二月底大考已经考完。

    如今的考试跟以往不同,每次考试排名,都意味着考县学的名额。

    赵夫子不是遮遮掩掩的性子,当天下午便说了考试结果。

    第一名,仍然是纪元。

    要知道大考不是以往的小考。

    不仅考默写背诵,甚至还从《大学》《论语》中截取一段,以经言命题,让学生分析其中意思。

    作为二月大考的大题,占了较高分数。

    这已经不单是蒙学的内容,更接近正统科举。

    大学,论语,都是俗称四书五经里,四书的两本“必考书”。

    这样的考题一般被称为四书义题,大约就是阅读理解加材料作文。

    显然,赵夫子也在为十月县学考试做准备。

    让学生们提前适应。

    让其他人意外的是,这次考试的第二名,竟然不是安小河,而是安大海。

    “解意虽有些欠缺,在同窗中为上。”赵夫子评价道。

    安大海都不敢置信,他竟然考得还行?

    虽然背默上有些缺漏,却在最后大题得了分?

    安大海震惊道:“我只是听了纪元的话,平时背书的时候理解其中的意思。考试的时候把自己想得写下来,也算对吗?”

    赵夫子答:“自是对的。百人读经,百人有其意,只要写出心中所感,便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除了他们二人之外,其他人答的都是一塌糊涂。

    安小河更是如此,他头一次碰到这样的题目,只写了四书里的一句话,让他们根据题目写出自己的理解,不少于三百字。

    这,这怎么写。

    比他小了两三岁的纪元,为何能写出?写的还让赵夫子满意。